受惠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,以及消费电子代工企业一贯低成本的运营模式,消费电子行业本身在中国迎来了降价潮,以笔记本电脑为例,目前国美,苏宁等各大卖场降价幅度均达千元,而其他的电子设备,包括家电设备降价幅度不一。低廉的价格为行业迎来了利益的增长,行业涨薪自然而然。
以职能划分,消费电子/家电行业薪酬涨幅最大的是销售类职位,涨幅按所处职级高低、所在地区繁华程度而不等,范围大约在16%~30%之间,与原先的薪酬结构相比,固定薪酬占工资内比重有所上升,而销售提成比例有所下降,这与现阶段销售火爆的情况相对应。
其次是代工企业的一线生产工人,援引人才商情指数数据,进入2012年以来,凡是还在运营泛珠三角地区电子代工厂,其一线工人薪资平均上涨了近600元,涨幅比例一度达到32%,但与之相对应的是企业倒闭数量近1/4,究其原因,此次生产工人涨薪完全是由政策法规所影响的,这使得一些薄利的代工厂家由于资金周转问题不得不选择破产。
在消费电子/家电行业中薪酬涨幅最少要属售后以及相应的技术支持人员,由于这部分人员的工作价值不易体现,且他们的工作量没有办法限定,近段时间的薪酬涨幅约10%左右。虽然涨幅不高,但他们有额外的营收途径,总体而言收入增长也不低。
在应对这次行业涨薪的风潮中,不同企业采用了不同的方法:
终端销售类企业在应对涨薪时,多以提高业绩指标等增加绩效的方式应对,这样对于工作消极的员工,涨薪更具激励作用,同时,为了保证现金流的充足,终端销售开始控制库存量至较低水平,以此保证能够灵活转战其他货品市场。
生产类型的企业在面对行业涨薪时,只能通过提高每日标准量的限额来消化涨薪。一些企业在订单无以为继的情况下,选择了裁员,然而裁员导致订单无法按时完成,资金无法及时回笼,新订单无法按时安排生产,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,这些企业只能选择破产。还有一些代工企业在面对无力承担沿海地区高昂成本的情况下,选择了将工厂向江西、湖北、四川等内地迁移,通过这种方式,虽然仍然要应对涨薪,但内地消费水平低,税费政策更具竞争力,对于代工企业而言却是不错的选择。